又到了傳統的家裝旺季,我市的大部分家居賣場也開始進入了各種促銷活動的高峰期。記者近期在部分家裝建材賣場走訪時發現,很多國內外一線品牌都拿出了不小幅度的優惠政策,也的確吸引了很多市民參與。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部分市民開始尋求從互聯網購買家裝建材的材料。
家裝市場消費者挺多
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電商的各種銷售行為正大面積沖擊傳統行業渠道,一向面對網絡電商沖擊而面不改色的家居行業也不得不面對電商沖擊的壓力。雖然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傳統渠道的客流量。但是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購買大件家具的消費者仍然偏向實體店。
一般來說,每年的4月份開始,家裝市場就開始進入了銷售的旺季,隨著市區部分樓盤的交房,不少市民也選擇在五六月份對自己新拿到的房子進行裝修。正在建材市場選購櫥柜的劉先生就告訴記者,市場內品牌相對豐富,價格層次也較為分明,加上可以現場看到櫥柜的樣式和使用效果,所以和家人商量后還是決定到本地市場上購買。部分業內人士也表示,家裝建材行業較為特殊,線上購買只是線下的一種補充而已。
線上購買小家具為主
在建材市場里選購心儀家裝建材的市民挺多,網上購買家裝建材的市民也不少。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選擇在網絡上購買家裝建材的大部分都是準備結婚的剛需族,而且他們選購的商品大部分都是體積較小的“小玩意”,還有一些簡單的衛浴潔具和家用電器。
市民孫先生這幾天正在天貓上選購飛利浦的開關。孫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新房找了一家裝潢公司進行半包施工,大部分的材料都是由自己購買。于是他讓裝潢公司開出了一個清單,按照清單的內容一項項從互聯網上購買。“一般我都是選擇天貓商家,質量相對有保證,而且價格比在實體店買也便宜不少。要不是有些東西從網上購買不方便安裝,我都想全部從網上購買了。”
物流安裝仍然是軟肋
就像孫先生所說,一些大件的家居商品,本身在物流和安裝方面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往往就會出現投訴無門的情況。而且家居產品的用戶體驗度非常高,如果選擇網購,市民無法看到現場的樣式和體驗,難以衡量產品質量和風格,加之需承擔昂貴的物流費用,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持觀望態度。記者同時也注意到,目前,我市部分品牌的家居賣場推出了先行賠付、買貴退差、30天無理由退貨、商品質量負全責、分期付款等附加服務,也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睞。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網絡銷售的壓力下,不少家居賣家也開始重視對員工和導購人員的培訓。而對于未來,各家居賣場的服務細化,提高消費者在購物期間的愉悅程度已成主流趨勢。以后也可能會推出更智能、人性化與更尊貴的服務,如在家即可預約時間、意向,至現場專享專人泊車、專人全程服務等等。